发新话题
打印

鲜为人知的宁化“红色娘子军”:我心依旧长如水

  我心依旧长如水

  今年102岁高龄的黎盛珠是位可敬的革命老人。1932年,她带着孩子入伍,由于工作积极,不久便当上了宁化城关妇代会主任。工作中,黎盛珠除了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外,还担负着组织妇女打土豪、分田地、救护伤员、补给养等各项工作任务。在对红军家属的补给养上,她组织少先队、儿童团给城关200多名红军家属每人每月送两次猪肉,一次2斤;每人每天1升大米,1钱食盐。护理伤员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帮助伤员洗涤血衣血裤,照顾伤员的生活起居和吃饭喂药,在伤员床头唱革命歌曲,调动伤员的乐观情绪,夜里还要在房前屋后站岗放哨。“扩红”运动中,因丈夫体弱多病,她便动员丈夫的堂哥巫春苟、刚满18岁的小叔巫希权、胞弟黎盛圆和身为染布工人的邻居周贵根一起参加了红军。他们参加红军后,编入福建军区独立九团,后又被编入新四军二支队新三团,她的小叔巫希权还担任了特务营长。1943年,巫希权任新四军游击大队长,在安徽铜陵范家湾的一次战斗中,遭到日伪军的几路合击,巫希权等28名勇士为掩护大队人马渡河,全部壮烈牺牲。

  黎老的晚年生活恬淡,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儿孙绕膝,1995年她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前几年,她把政府发给的“五老”津贴和子孙们孝敬的零花钱共计1.1万元,捐献给宁化城郊学区茶湖岗等5所小学的“希望工程”。2001年又捐出2000元,捐助县老体协开展体育运动。

  和邱发发一样,马观水今年也是87岁,也是16岁那年参加革命工作的。不同的是,马观水先是在县民警局、城郊局、县苏维埃当交通员,后来到保卫局和特务连洗衣队。当时,交通员的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办。1933年的一个冬夜,已是下半夜二三点钟了,全城一片漆黑,这时,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马维琪叫她送一份紧急文件到县保卫局,她二话没说,迅速准确地完成了任务,及时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17岁时她和在工人师工作的连城人罗耀光结婚。几个月后,丈夫调连城民警局工作,她也一同前往,在连城妇女部当宣传员。一同前往的还有卢喜真(连城民警局长)、伍金玉(东郊区妇女连长)夫妇。1934年端午节前后,连城民警局在岩头、坪上等地和敌人交火,民警局1000多人被打散,她便和丈夫上山打游击。半年后,她回宁化找红军,这时的宁化已是“白色恐怖”。怕事的叔叔怕家中受到株连,硬逼着她和罗耀光离了婚,并遣往城南乡上坪村的亲戚家躲了起来。1935年,她与上坪村张河淦成亲,婚后生有一女,后来抱养了一个继子。丈夫过去也是苏区干部,曾到瑞金参加过培训,因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便悄悄地回家务农。丈夫病故后,她与继子张广修、儿媳黎谓生及孙辈住在一起,一家人温馨和睦。每每与家人说起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悠悠往事,她饱经沧桑的脸上就会镀上一层尘封的光辉。

  岁月是条流淌的河,幸与青山绿水相伴。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