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人死后的真相

玉历宝钞
第一章 重刊玉历宝钞的缘起第二章 玉历的图像第三章 为何有玉历第四章 玉历的内容——十殿阎王刑罚因由详情的介绍第五章 玉历流传的经过第六章 玉历的价值与流传的考证第七章 玉历的事理可与各家学说互为印证第八章 奉行、印赠玉历之善报第九章 不信玉历的恶报第 ..

第七节 敬附 诸圣诞辰日期
一、 天腊之辰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此日宜立下敬信佛教的愿。
二、 五殿阎罗天子神诞 正月初八日凡是遇到阎罗天子的诞辰,要立下忏悔的愿。
三、 玉皇大帝神诞 正月初九日宜立下忠心报主的愿。
四、 一殿秦广王神诞 二月初一日
五、 土地正神诞辰 二月初二日宜立下永远不敢诽谤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的愿。
六、 三殿宋帝王神诞 二月初八日
七、 四殿五官王神诞 二月十八日
八、 观音菩萨降生圣诞 二月十九日宜立下劝善、戒杀、买放生灵的大愿。
九、 二殿楚江王神诞 三月初一日
十、 六殿卞城王神诞 三月初八日
十一、 七殿泰山王神诞 三月二十七日
十二、 八殿都市王神诞 四月初一日
十三、 释迦牟尼佛降生之辰 四月初八日宜立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愿。
十四、 九殿平等王神诞 四月十五日不宜斩草伐木。
十五、 十殿转轮王神诞 四月十七日
十六、 天下都城隍神诞 五月十一日宜立劝人勿到神庙发咒的愿。
十七、 观音菩萨成道之辰 六月十九日宜立劝人诵咒念佛的愿。
十八、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宜立资助超脱十方一切孤魂的愿。
十九、 灶君神诞 八月初三日宜立不在灶旁宰杀生灵、哭啼、嘻笑、打骂,抛弃剩饭剩菜,蒸煮□鳝等物的愿。
二十、 酆都大帝神诞 九月初九日宜立宣扬 大帝晓喻世人改过向善之理的愿。
廿一、孟婆尊神诞辰 九月十三日宜立劝人吃素、念佛的愿。
廿二、释加如来佛成佛之辰 十二月初八日宜立布施救济急难的愿。
廿三、各户司命灶神上奏之辰 十二月二十四日宜立小心火烛,宁可人害我,不可我害人的愿。
每月初一、十五日,多逢 佛圣神仙诞辰,都应斋戒、行善。勿迷道人并劝。
第六章 玉历的价值与流传的考证
一、乾隆甲寅清和月江明山氏李宗敏的考证:
(一)玉历一书,受自淡痴道人,由他的弟子勿迷道人流传出来。
乾隆辛巳年,我客居江右,见到此书。是宋朝的旧版本,二十三张。
首行有:‘昔时天下太平,庚午秋九月重阳戊辰日,淡痴登高独步,游神于渺茫之中’等句子。
第二十四张末页,有:‘贫道于戊申夏六月,云游四川,路遇吾师淡痴。’并有:‘大宋绍圣五年,勿迷钞录劝世’字样。与新本稍微有不同:
1、新本称:‘游四川。’;而旧本则写做:‘四川。’
2、旧本有:‘绍圣五年。’而新本则没有。其他的大略相同。
(二)世上见到这书的人,不是排斥文句平常;就说内容怪僻。
甚至于有些喜欢唱反调的人,认为书中所引的时间与淡痴、勿迷,已是不合事实,无从考证起;其他的内容更是没有什么参考的价值。
我反覆地研究:
1、乾隆甲寅年春天,在佛家的经典中,发现有记载宋时,淡痴进入阴间,赐传阴间事迹的事。
虽然,举凡天机,一律严格禁止泄露;然而阳间的人,屡屡犯过不改;玉历的内容,未必不是 大帝深深同情世人的罪业难改,才假藉淡痴来传授阴间的受刑细节,使后世之人,知所禁戒。那算得是不切合实际呢?
2、至于书中记载的时间问题:
经查:
(1)宋仁宗天圣八年是庚午年。这时辽国太平十年。
可知:淡痴必是辽国人,才会说:‘时天下太平,弟子勿迷,或居中国。’
(2)再者,书中又说:
‘戊申云游四川。’
按:戊申年是宋神宗熙宁元年。
(3)又说:
‘前于戊寅夏东阜,并今庚戌。’等话。
按:戊寅年恰是宋哲宗改纪元为绍圣的第五年。正好符合旧本所记载的年份。
(4)至于‘今庚戌’大概是指宋高宗建炎四年,不是近时的庚戌年。
由此互相考证,已是确实而可信。
(5)文中‘十王庆祝 酆都大帝,帝曰:朕另有辩明阳间事,故误传......’等条,文中记说是壬午季春申辰上奏 大帝。此时问追溯推算,得知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6)文中云:‘地藏王偕 十王诸仙会议。八月初三日,十王往奏大帝前。’这个时间推算必是太平兴国六年。
我基于玉历警世的作用,如同当头棒喝。于是不考虑到自己能力的卑陋,很恭谨地考证玉历中的姓名、时代、附在篇末。
不敢夸称确实无误,能令玉历不列入荒唐无据之书。只是祈望世上的博雅君子,再给予校正。使见闻玉历的人更确信,而心悦顺从,那就太幸运了。
二、钱塘朱庸的赞叹
佛、道两家,好谈因果,而一些读书人则加以排斥。
我认为各家学术虽然不同;他们想引导人向善的目标则是一样的。
李明山先生小时候与我一起读儒家的书,未曾研究佛教、老子、道教的学说。
有一天,拿一本玉历给我看。我仔细阅读后,发现此书的宗旨与一般儒家的经书注释一样。而谈到吉凶、祸福报应的情形,则直接根据所见的实情,明快地写出来,毫不含糊。
不只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可以一览而知,就是妇人、小孩,也可以容易了解。
世间上有的人十分贤智;有的人则较为愚昧,如果告诉他修养品德、仁义,尽忠尽孝的大道理,未必人人听得进去。不如将玉历中明显报应的事迹,广为流传,令他们易于接受而知所警惕。
因此,此书浅显地来看,是劝世向善的书;深刻地考究,却是最好的存心修养之道。对于启发人民的道德观念与清醒世道人心,其功用并不下于一般儒家的经典。
三、贲禺冯尧鉴的考证
我读了李明山先生文章后,也承续其事,考证如下:
(一)在时间的考据方面:
1、根据正史记载:宋乾兴元年壬戌这一年,是契丹太平纪元的第二年。这一年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就是宋仁宗。癸亥年改纪元为天圣,就是契丹太平三年。
契丹就是北方的辽邦。
书中所说:‘庚午年’就是天圣八年,也就是辽邦太平纪元十年。这是无疑问的。
2、丁未年仁宗驾崩,神宗即位。第二年改纪元为熙甫。书中所说的戊申就是熙甫元年,又无疑问。
3、书中所说的戊寅年,就是宋哲宗绍圣五年。壬午年就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可知玉历书中所述的时间,都十分清楚而可考证。因此知道玉历的时代,毫无矛盾错误之处。
(二)在人物的考据方面:
神仙通鉴这本书记载:
天圣年间,有位西域来的出家人,名叫经吾,号痴和尚,精通相术。
当时宋郊与弟弟宋祁,同时在太学念书。经吾和尚曾经相过二人的面说:‘小宋以后应当考上状元;大宋也可登进士第。’
十几年后,春闱考完,经吾和尚又遇上宋郊(即大宋)。很惊讶地说:
‘先生你的面相比以前更丰盛,有神彩。必定曾经救活数百万的生命。
这次考试,宋祁固然可以考上状元,你也不在他下。’
原来宋郊在十多天前,在厅堂下见到蚂蚁穴被大雨所冲毁,蚂蚁眼看著就要被冲走了。于是编了竹片,将蚂蚁救起来。
但是私下想:
‘同一考岁,那有二个状元?’
心中很有疑问。
等到放榜,宋祁第一名,宋郊第三。
宋太后认为弟弟不可在哥哥之前,于是升宋郊为第一名状元。
难道西域和尚经吾就是淡痴吗?
而且,淡痴传授玉历给弟子勿迷时说:‘吾经轮回生死地,人鬼来去关而至。’或许因为话中有‘吾经’二字,而将淡痴改为经吾吧!这又不一定!暂且记下,以待后人之考证。
四、汤济庵类书与仙释编的记载
淡痴尊者,宋时真宗朝的人。
心存普救天下的志愿;对众生的罪业痛苦十分急切地思予救渡。持著铁杖,穿著芒鞋,云游天下。
在偶然的机缘下,以肉身进入地府。玉历此书就是他亲自授自 阎王的。流传人间,劝化世俗。
后来白日乘云上升,封为洪济真人。常常骑著驴子,出现在江苏、浙江的市井、乡间。很多人见过他。
他的弟子勿迷,也领悟了真义,能收摄元神,不吃人间的烟火有十年。后来无疾坐化。
第七章 玉历的事理可与各家学说互为印证
第一节 玉历可与儒家经典相印证
一、孔子曰:‘原始反终。’
由此言可以知道生死轮回的事是确实的。人所拥有的人身,并非可以永远保有。如果所行违反善德,趋向罪恶,恐怕临终之后,无法避免沦落为畜生。
二、以前有人问程子:
‘佛家说有生死轮回,是真的吗?’
程子答:
‘这件事要说是有或是无,都很困难。孔子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圣人一句话已说尽了这层意思。这种事要亲自经验才知道。’
观察程子的看法,无法直接断定没有轮回。孔老圣人有‘焉知死’的话,那么可以明白:死后并非完全消灭无物,已是十分明确的了。
宋朝大学问家周濂溪,名叫颐,字茂叔,是舂陵人。
年轻时曾去请教黄龙南禅师,有关禅宗教外别传的意旨。南禅师开示他说:
‘只须向你所学的儒家经典去研究便知道:
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到底是何种真道,得悟之后,当晚死去也无妨的呢?
颜回不改其乐,他所乐的是什么事?
只要从这点去参究,久久之后,自然就会得到领悟,契合之处。’
三、张载论心时说:
‘孔子曾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句话是天堂与地狱的铁定证据。
君子行事依循天理,每天进向至善的境地,就如同行善之人登上天堂。小人、恶人行事依循五欲,每天趋向卑污的目标,就如同恶人之堕落地狱。
自古以来圣人与邪狂之人的分别,就在于一念的不同。心地正大光明,那么此阳和的气自然召感天堂吉祥的神佛。心地污浊、暗昧,那么此阴惨的气,必然令他遭遇地狱的恶鬼。’
四、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曾说:

‘上有天堂,君子死后居之;下有地狱,小人死后居之。这话虽简要,可以统领一切事理。’

五、南史中记载:

梁武帝曾梦见一位单眼的和尚,拿著手炉进入宫内,醒过来后,后宫报告生了一位太子,即萧绎。

此太子幼年即一目生病,医疗无效,竟然一目失明,就是后来的孝元皇帝。由此可证明轮回转世的说法非假。

六、隋史记载:

隋文帝开皇年间,太常寺丞赵文昌死而复活。他说:

‘我曾进入阴间,见到曾经灭佛的周武帝(按:曾令僧尼三百余万人还俗,诛杀高僧数十人,毁佛寺塔无数,一时北方佛教,声迹灭绝,为佛教史上第二次法难。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之法难。)被钳锁在一个牢房内。

看我经过,从牢内叫唤我:

“你回到阳间后,请代我向隋文帝报告:我所做的罪事大都已经辩白了,只有消灭佛法一罪,未能免除。请求为我营造善事功德,救我出离地狱。这里太苦了。”

等走出牢房,又看见粪坑中泡著一个人,只有头发露在外面。我问他是何人,他回答:

“我是秦国的将领白起。”

(按: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白起,战国时陕西郿郡的人。曾经事奉秦昭王。昭王十四年白起以秦左更将军的身份,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人。昭王三十四年又攻打魏国的华阳,斩首十三万人,并且将赵国将领贾偃的部下,淹死二万人在黄河中。昭王四十三年,攻打韩国的泾城,斩首五万人。

尤其在长平一役,坑杀了赵军降卒四十万人,斩首四十万人。’(摘要)十分恐怖惊人。白起自战国堕地狱,到隋朝时尚未出离。)七、宋史中记载:

王荆公(安石)的儿子名王雱(ㄆㄤ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