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一切为了教育]
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
文章提交者:孔孟就是国难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
看了先两天有网友提议把孔老2的生日作为中国新的教师节,俺思忖良久,食不甘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教师是一个职业,从业者择业的首要考量是生计问题,不做教师,一样要择它业而从,概与其人道德品质没有必然联系,所谓“蜡炬成灰泪始干”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更不用说以现而今的就业形势,你今天上午10点请辞教鞭,包管下午1点之前就有不下20位等待应聘的竞争者,所以您大可不必抱什么“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叫天屈,嫌这份差事不好,您尽可以另谋高就
其次,教师不是学界泰斗,更不是什么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工作好象商店里的售货员们把货架上的商品想方设法地卖与客人一样,把他们肚子里一知半解的知识原封不动传授给就读的学生,赶上个把热爱教育事业的称职的教师,也无非象张秉贵、李素丽一样能让顾客把消费这样劳神费力的勾当编排得比绝大部分从业者稍微舒坦一些罢了,所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明显不般配的称号早就该废除了,还不用说那些禽兽不如的流氓叫兽
最根本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义务教育制度(政府负责提供免费教育,而公民必须尽接受教育的义务,这才是义务教育的正解,而绝不是什么政府义务提供免费教育,因为义务是对公民而言,责任才是对政府而言),基础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是由政府从财政拨款来兴办的,而财政拨款从何而来呢?当然是税收(由于中国现行的税制是流转税制,不是消费税制,所以每一个中国公民,不管是支出一分钱,还是收入一分钱都是完税的经济行为,换言之,13亿中国公民只要你喝水喘气,就没有一个是不纳税的),所以,每一位公民都通过日常的经济行为纳了税,为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买了单,这其中当然包括基础教育,所以每一个小公民---学生都是通过纳税的形式付过了学费才得以到公立学校就读的。
私立学校当然更是不用赘言了,办学和办企业、办医院一样都是为了获取利润的
综上所述,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和顾客与商店的关系一样都是消费关系,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的学生都已经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买过单了,来学校就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支出价值,来完成这个消费过程,所以,学生-----这个群体和社会上其他的消费群体一样是全社会消费关系中的消费一方,而学校----这个群体和社会上其他的供应群体一样是全社会消费关系中的供应一方,而教师---这个群体和社会上各个供应群体中的从业者一样,是为了学生----这个消费群体服务的,是学生的学习消费提供了教师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学校完成国度财政运转的机会),所以说:
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
威权不死,人权不生;
强权不死,民权不生;
儒教不死,民主不生;
所以,孔孟不死,国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