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历宝钞
第一章 重刊玉历宝钞的缘起第二章 玉历的图像第三章 为何有玉历第四章 玉历的内容——十殿阎王刑罚因由详情的介绍第五章 玉历流传的经过第六章 玉历的价值与流传的考证第七章 玉历的事理可与各家学说互为印证第八章 奉行、印赠玉历之善报第九章 不信玉历的恶报第 ..
第三节 玉历之理可包括在佛教的教义之中
一、古德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
二、宝鉴编云: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三、因果录云: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果使千百劫,业报无影响。
因缘会遇时,何以无纤爽。
四、经云:
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受报;或今生作恶,来生受报。三后报:今生作业,后几生受报。须知天地无私于人。前生所作不同,则今生之报亦不同。
五、慧远禅师云: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难免轮回。
六、悚然僧云:
人生孤苦贫贱,恶疾所缠,奇祸所逼,以及盲聋喑(注一)哑,脚跛手折,五官不备等类。因其前生受享过分;或今生少时不惜福;或壮年奢侈;或多昧心之事。故至衰老无能,种种受苦,是即现报之一证。
不然,彼命中或有应得福寿者,何以不旋踵(注二)而竟致贫促?相上或有应受灾耗者,何以一转盼而坐享丰饶?盖转移之机(注三)在天心,不在人力。人当自存其心,以体天心也可。
注一、喑:不能言语。
注二、不旋踵:没多久。义同‘一转盼’。
注三、机:关键。
又云:‘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注一);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卜。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殊速。谛听吾言,毋自倾覆(注二)。倘尔执迷,终堕六畜。’
注一、与人方便:即:善行虽然小,也方便地助人。
注二、毋自倾覆:不要自寻堕落。
七、普庵祖师偈云:
畜生本是人来作,人畜轮回古到今。
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八、觉世长老云:
地狱实有之,盖人性念于善,则属阳明(注一),故入于轻清,可登天堂。
念于恶,则属阴浊,故入于昏暗,使归地狱。
每见世人病危,眼光落地,多畏鬼魅;或耳闻钢叉、锁炼声。因嘱家人焚镪帛(注二)、许愿礼斗。
是时,命如风烛,勾使忽到,藏身无所。带至冥府鞠勘(注三),遍受破肚抽肠、焰炉汤沸之苦,轮回异道。
此皆由于人心之不善耳。若不及早猛省,事至而惧,所谓及时抱佛脚,无益也。
注一、阳明:纯阳的气质。
注二、镪帛:本指以绳串之成贯的钱币。此指银纸,金纸等冥钱。
注三、鞠勘:鞠是穷究之义。勘是调查之义。意指穷究在世的行为;调查其善恶。
觉世长老又说:
世间有应无子女之人,虽多置妾,终无诞育。或有死于母腹;或有与母并亡;或有早夭;或有中年先死。皆因夙根浅薄(注一),还报相阻(注二),另投别胎。
如其父子母女,年老相依,或顺或逆之不等者,则又视其前生恩怨之如何,称量相偿;及有无积善之故。
盖积善乃能培基(注三)。培基必先省过,此最切要处。
注一、夙根浅薄:指父母与小孩间的根基、福缘浅薄,故健康不佳。
注二、还报相阻:业报来临,阻止小孩来投胎,或成长。
注三、培基:培养福份的基础。
九、地藏菩萨云:
‘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旛盖;及燃油灯,供养佛像;或转读尊经,乃至念佛、菩萨名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是诸众生,为造恶业,应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亡者,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我今劝诸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牲畜,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
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恶缘,转增深重。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及健自修,分分己获。’
十、附录(一)
救劫回生经中录唐京都宏福寺元焚法师自西藏回上表
太宗皇帝十二月礼忏悔发愿日期
正月初一日平明时向南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一百劫。
二月初九日鸡鸣时向南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一百劫。
三月初七日人定时向西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一百劫。
四月初八日半夜时向东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一百劫。
五月初三日黄昏时向东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一百劫。
六月初七日半夜时向南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四百劫。
七月初六日黄昏时向东方四拜,发愿行善,减罪三百劫。
八月初八日中午时向南方九拜,发愿行善,减罪三百劫。
九月初九日中午时向南方九拜,发愿行善,减罪一千劫。
十月初一日中午时向南方九拜,发愿行善,减罪一千劫。
十一月初三日黄昏时向西方九拜,发愿行善,减罪一千劫。
十二月初三日黄昏时向西方九拜,发愿行善,减罪一千劫。
以上日辰,是圣贤、仙佛集会之期。若能依此拜礼忏悔,必终身顺遂,后代子孙繁昌。
十一、附录(二)蔡九如与陆清修敬送玉历之灵验
(一)
我,浙西人蔡九如,因家庭不和睦,睁眼所见,皆是伤心的事,心中郁闷。
自壬戍年(民国十一年)仲夏始,忽然染病,似疟非疟。每天中午,就从前后心口,发出冷意,周身冰冷而战栗。须蒙头盖大被子,一直到半夜,才慢慢温热起来。
每天仅能吃早餐,中晚餐都吃不下,全身无力。
而时病时好,也不太在意。到了癸亥年(民国十二年)春天,面色渐黄,腿脚浮肿。而心口一口痰停蓄著,日积月累,在两乳间的膻中附近,结成一个气块,大如鸽蛋。不停地上冲,心口痛楚欲死。
一到冬天,病势更严重,全身酸痛,腿脚肿胀更厉害。面黄而肿,卧床呻吟。
到了民国十三年(甲子年)夏天,病更重。所有的名医都束手无策。都说:
‘最多活到秋天,谷子收成之前。’
一息奄奄。秋天前几天,忽然咳嗽气喘,喉中痰一直涌上来。连续三天,一粒米未吃,昏迷不醒。
忽然间,想起印送玉历宝钞,消除业障十分灵验。因此,吩咐内人焚香对天许愿,印送玉历宝钞一千本。求神保佑病好。
愿刚许完,而咳嗽、涌痰停止,竟沉沉地安睡过去。
以我亲身的体验,足以征验冥冥之中,时时刻刻有神明在鉴察人的善恶、祸福。太上老君说: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实在没错!
第二天,到光明书庄,先印三百部,托同善社分送。现在再印送七百部,以广流传。
此书比其他的善书,更能使人触目惊心,因而印送的人有求必应。价钱又不贵,希望同胞们量力印送。所费不多,而效验十分宏大。可以端正人心,而救济末劫的灾难。正己正人,增广善缘。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仲冬寰球第一伤心人蔡九如志于金陵恨生室
(二)吴江陆清修敬送玉历之效验
敝人原来世袭祖业,担任清代的县吏。个性刚直,素来相信神明。
自辛亥革命,民国建立以后,改做生意。
民国十年七月间,因为往周姓亲戚家送殡。适逢阴雨,脚滑跌倒,竟然伤口溃烂,经年医药无效,甚至于伤口不能收口愈合。因此不能起身,常卧床上,如同废人。
后来,听到邻居杨先生在分送善书,就向他要来看。其中玉历宝钞,内载因果报应,转祸为福的事有好几十个案例。
敝人自省:当县吏时虽然自律下笔要谨慎,但是难免因为误判造下罪孽,才有今天的病魔长久缠身。因此立誓发愿购玉历宝钞,来赎罪过。
立即向家中的 灶神说明清楚,并写信委托购买。
最奇异的事是:善书才寄到,竟然不用服药,而生病的身体突然能坐起来。等到分送完毕,更能下床走动。隔没多久,痊愈如初。
很明显地看出:这全赖敬送玉历宝钞的效验。特别在此说明,告知世人,以报答神明降福之恩,并且劝导世人,不可不信。
居住江苏吴江县城内庙前,陆清修敬启
第八章 奉行、印赠玉历之善报
第一节 求已堂集记载
一、五子登科
大兴县黄芳洲先生,在回阳县当教谕(注)。与夫人都喜好行善。
先生在任官时,曾捐钱出刊‘金刚经’、‘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广义’各经文数十部。夫人也印赠玉历一千本,广为布施印送。并且时常买鱼、鸟放生,其数上万上千。
生有五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进士;叔琪是康熙乙酉科举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进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登高第。
注:教谕:是官名,宋、元、明都设有县学教谕。清朝在各厅、县学也都设有教谕的官,掌管教导在县学念书的生员(即秀才)。即每月考课一次,讲学一次,讲经义及伦常诸事。
教谕薪俸微薄,除平时侵领廪生俸米;童试后,新秀才送贽敬(见面礼)外,无他收入。生活清苦,但因管教生员,地位清高,除对学政外,因其为钦差地位,虽见督抚,也不行跪拜礼。
二、子孙荣登金榜
缪国维先生,江苏吴县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但家居未去当官。平日常收买因果报应之类的书,并加钞录分送他人。偶有破缺的,无不黏补完整。
有一年,年岁凶荒,五谷欠收。他立即布施谷子去救灾。遇到瘟疫流行的时候,他就配出有效的药剂,大量医治病患。
因此,一家善报连连:
儿子慧远,顺治丁未年考上进士。孙子缪彤,康熙丁未年荣登状元;景宣是癸丑年的传胪(注);继让为戊辰年进士。缪彤的儿子日藻,是乙未年榜眼。缪彤叔叔的儿子缪已是雍正癸丑年翰林;日藻的儿子致仁,是乾隆己未年的翰林;敦义是丙辰年的进士。
好几代的富贵显荣,都是行善的报应。
在维扬地方所流传的玉历,其中有吴门缪彤的手钞本。所记载的,完全遵照原本,一字不敢增减,共一十八字。(古书记载)
注:胪,史记孙通传注云:‘上传语告下为胪’。古代考上进士者,在集英殿唱名宣布,卫士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传胪。
清代殿试及格放榜分三甲:第一甲有三名:第一名为状元,其次为榜眼、探花;第二甲第一名为传胪。缪景宣即是第二甲第一名的进士。
三、状元连捷
长洲彭一庵先生,遇到年岁的收成不好,必定大力救济;见有益人心的书,必广为印送,儿子定求先生亦有善行,曾经钞写百本的玉历流传。后来考中会元(注)与状元。曾孙启丰,也考中会元、状元。到现在,子孙富贵不绝。
注: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四、三子荣贵
昆山徐竹亭先生,是严文靖公的幕友(注)。
当时江苏、浙江水灾氾滥,民生饥苦。他建议上级发仓救灾,救活无数的人。
儿子开济先生,在明思宗崇祯年间,遇到强盗掳来数百位妇女,关在徐家,命开济先生看守。他全部赠送路费,偷偷地放走,并且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以去除强盗的疑心,免得追杀那些妇女。
放火时,抱出玉历的书版,带著全家避盗于太仓。平生印送的玉历,无法算数。
生三子:长子名干学,是康熙庚戌年的探花,官至尚书。次子名秉义,是癸丑年的探花,官至侍郎。三子名元文,是状元宰相。
干学生了五个儿子,都考上进士:树谷是康熙乙丑科。徐炯是康熙壬戌科。树敏是癸未科。树屏是己丑科。徐骏是癸巳科。
注:幕友,是担任幕职时的同事。幕职是地方长官的属吏。就如南北朝时候的参军、主簿;宋代的签书判官厅公事、司理、司法、司户、录事参军,节度使的推官,观察使的推官,节度使的判官、观察使的判官等都是。
幕职的工作是助理郡政。
五、焘终登天、孙子状元
湖州蔡佩兰先生,平素孝顺父母,友爱长上。节俭持家,乐于布施。凡是遇有贫穷困苦而生病的人,必定布施医药。
孤独伶仃,家境贫穷的人来向他借钱,绝不收取利息。路上遇见妇女、小孩,遗失金钱财物,不敢回去见长辈的,就代他设法赔偿。
一天,发现玉历的内容真可警惕世人,就是提供金钱给会书法的人,钞写流传,劝化世人。
享寿八十四岁,念佛无疾坐化。邻居有人见一对仙童、仙女引导他登上天车升天。
曾孙启樽,是康熙庚戌年的状元。玄孙升元,是壬戌年的状元。
六、子孙入阁贵显
杭郡徐文敬先生,在朝廷担任御史的高官。熟习修道的各种义理;喜好研究释道儒三教圣贤的事迹。平日常辑集、并出版修行敬信录之类的书,引导世人向善。
太夫人每日虔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千声;也喜爱与人谈论因果报应的事理。曾经翻刻东阜地方的玉历宝钞与至宝全书,祈望人人改过向善。遇到荒年,五谷欠收,必定捐钱救济亲族的人。
儿子名本,官至内阁大学士(注一)。一子名祀,官至甘肃巡抚。孙子名以烜(注二),官至侍郎(注三)。一孙名景熹,官至盐法道(注四)。所有的曾孙,现在又都考上科甲。
注一、内阁大学士:内阁是古代大学士办事的官署。大学士,是古代的官名,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唐以后,历代沿用。宋代有昭文馆、集贤殿、龙图阁等大学士。
注二、烜:光明宣著叫烜。
注三、侍郎:官名,是汉武帝才设的郎官,常侍从皇帝的近臣。自东汉以后,凡是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改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代起,其职位升高,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有六部),都以侍郎为副长官。明、清时,升至正二品官,与尚书同为各部的长官。
注四、盐法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的属官,专管盐的运输。清代设盐运使的省,设盐巡道;不设的设盐法道。
七、三子进士及第
张孟珙先生,担任河南省的臬司(注),居官廉洁,恩威并行。
最喜欢做的事是:刊印玉历宝钞、阴骘文广义、及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之类的书。最厌恶的是:黄色图画、书籍、赌具,以及堕胎、绝孕的资料。凡是有造作这些东西的,必处重刑。捕获这些嫌犯或东西的人,就厚厚地给予重赏。
遇有饥寒交迫的贫苦人家,无论多远的异地他乡,必定多方给予救济。
夫人一听到他钞印劝善的书或文章,即使典卖衣服、首饰,也必定给予帮助。
生有五子:长子名学庠,是己丑料进士;次子应造,己未科进士;三子绍贤,也是己丑科进士;四子企龄,是戊子科举人;五子景昕,雍正癸卯科的秀才。
注:臬司:宋代提点刑狱司简称臬司。明清时,是按察使之别称。为清朝各省掌管司法、行政的长官,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
八、
常熟蒋春圃先生,家境虽然富裕,然而一生勤俭,如同清寒之士。
见到劝善的书或文章,必定命子孙们钞录、或印刊,毫不吝惜金钱。实在是一位品德纯粹的人。他的子孙也是继承他的祖德,敦厚地祗砺行善,毫不懈怠。如玉历宝钞,太上感应篇,戒杀放生等书,连年钞录刊印,传播赠送,无法算数。
孙子名棻,有功名;曾孙名伊,康熙癸丑年考上进士,曾孙陈锡,乙丑年考上进士;廷锡,癸未年考上进士,官至大学士。涟洄己丑科同科考上进士。溥雍,雍正庚戌年考上进士,也位至中堂(注)。栏梢,丙午年考上科甲;鼎,乾隆辛未年考上进士。
由于遵信善书,印赠善书,其子孙科甲、显贵,如此兴盛。
注、中堂:唐代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领其事,后代因此称宰相为中堂。明代的大学士多加师、保,兼领尚书,为实际上的宰相。其办公处在内阁之中,而中书居东西两房,因此,明清时的中堂,则用以沿称大学士。
九、施药救人、荣任城隍
嘉靖年间,江西南昌府熊兆鼎先生,幼年即研习内科与外科医术。
十九岁那年,曾捧读玉历,见到在第二殿的章句内有说:
‘指下不明(按脉不知病证),医药取利,应在本殿发入活大地狱受苦;再另发小地狱受苦。’
又有施药救济多人以及传钞玉历,说与世人知晓,俾令警惕,痛改前非等话。
从此之后,发大信心:不计较财利;不避寒暑,不分贫富。只要遇到危症,必须使用人参,但是病家贫穷、买不起的,就暗中将人参切成细末,混在其他的药中,以贱价卖给病家治病。而将富家所酬谢的金钱,救济急难的病患。
如果遇到荒年,就步行出诊,绝不坐轿子。他的夫人也十分贤能,无不顺从丈夫行善的意愿。冬天即使穿著粗制的葛布衣裙,也毫无怨言。
八十岁那年生日当天,忽然见到厅堂上高悬著一幅红绫的报单,上写金字说:
‘奉
天帝命,熊兆鼎赴福建省城隍司任。’
三天后,异香绕室,于是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他的子孙到现在愈来愈昌旺,科甲连绵,在当地十分荣耀。
十、点灯济难、子入中堂
陈先生,是海宁丝的望族。
时常一到晚上,就在街巷中悬挂油灯,以方便夜归的人行走。同时布施药物、棺木,以济助蒙受瘟疫之灾的难民;又设置义冢,以便掩埋死者,免得尸体曝露荒野。
尤其时常流传玉历等劝善的书籍,文章。
上天对陈家的报应也十分大:子孙显贵,有好多位进入中堂担大学士的。到现在,科甲不断,在浙江一带,十分有名。
十一、关汪孙赵四族、善德兴家
在浙江杭州一带,以富豪称雄的,在清朝有关、汪、孙、赵四个大家族。他们都是存心动念,莫不在于利益万物,济助急难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厌烦。
以关家而言,如关槐的祖父,当提报为官时,还不断地执笔增注丹桂籍一书。
汪家则布施、赠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药丸,好几代都未停止。
孙家则时常印送各类的善书。近年又印送玉历来警醒世人。
赵家则遵信玉历中的指示,印赠玉历,并布施棺木,救济贫穷不幸死亡的人。并布施棉衣,帮助受冻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不只是现在家境富裕丰厚,而且子孙贵显的很多。累积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这些事例,可以做为确实的证据。我十分恭谨地将所看到的,听闻到的,举例出来,劝导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以上都是李氏求已堂集中所记载的。
第二节 柯润堂记载的三则善报
一、刻印玉历、会试连捷
我的同乡陈仲长先生,很久以来,即仰慕玉历的善理。但是想到此书附近无法购买到,十分难过。
有一天,到苏城的一座古庙作客,很幸运地获赠一册。读后心中十分警策,毛发都为之竦立。因此,告诉熟识的出家师父说:
‘世间的善书,没有如此好的!此书不但有智慧的人阅后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省悟;即使一般人听闻其中的道理,也莫不可以产生更加敬慎的德行,而后悔于以往的过错。’
于是发大愿心,照原书的式样,交给出版商刻版,以流传久远,诚心地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归于善道。
刻印三年,他的儿子名宝俭,参加北方闱场癸酉年的乡试,考取举人。甲戌年参加会试,又是连传捷报,并得到第一名。其荣耀直达一省。天理总是降福给善人,这可说是最大最明显的事例。
二、卖宝救命,官至尚书
台州应尚书,当他还在山中读书时,有一天,正点著灯钞录玉历,突然听到鬼在交谈说:
‘某某人的太太,因为丈夫长久客居在外,未回家,公婆逼她改嫁。但是这位妇人家十分贞节,执意不肯,明天晚上被逼不过,会上吊自杀,我可以找到替身了。’
应尚书第二天早上去打听,果然是真有其事。
于是回到读书处,暗中将祖先遗留下来的名琴、古砚卖掉,得银四两。又好心地伪托是这妇人的丈夫,写了一封书安慰太太,并寄四两银子回家。
她的公婆接到信,相信儿子平安,也就不再逼媳妇改嫁;自不用上吊自杀了。
不久,她的先生竟然真的回家团聚。
应尚书过了没多久,又听到鬼说:‘按照常例,我应该可以找到替死鬼的,奈何这个秀才破坏了我的好事!’
旁边另一鬼说:
‘怎么不报复,降祸给他呢?’
此鬼说:
‘他常钞玉历宝钞劝世,又存著救人的慈悲之心,上帝已敕命他作阴德尚书了。我那敢加祸于他?’
后来应先生果然官至尚书。
三、戒食牛犬肉,即登科甲
芦州周质夫先生,学养深厚,但是功名不成,悠悠忽忽地,年已四十。
有一天,偶然感悟到杀牛的凄惨,又读到玉历中记载第六殿地狱,其中有关不戒食牛肉,狗肉一条。因此全家发誓,不吃牛、狗肉。并传钞玉历以警醒世心。
就在这一年入太学,不久考上科甲。到现在,子孙仍然贵显不已。
文集内附注说:以上三件事,都是亲自见闻而得,并非杜撰的。可以证知:人的富贵荣华,都是善念所感召。暗中植下福份的根基所致。特别举列出来,劝导世人,虔诚地奉持玉历的规诫。
第三节 袁德初因玉历救渡母亲,救活妻子奇验记
袁德初,是四川酉阳州袁谨安的儿子。七岁丧父,家庭富饶。
母亲邵氏,因为他长得太瘦、又多病,十分忧愁。
一日,看到食疗的书记载肥嫩鸡汤能补养元气。从此每顿饭必定杀一、二只鸡,和成肉汤给他吃。并且养了很多小鸡,天天挖寻小虫喂鸡,等长得壮硕了来杀。
袁德初十五岁那年,母亲忽然患了皮蛀的病。遍身如同虫在钻,鸡在啄,痛苦得卧床不起,但是由于不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仍然令佣人照常烹杀。
德初阅读既多,见到母亲患病,知道是罪孽的报应。立即禁止佣人再杀鸡并且将以往所存留,腐败堆积,如山如丘的鸡毛鸡骨,引母亲去观看。
母亲生病日久,毫无起色。悲啼七年之后惨死。临终之时,发出虫的唧唧声与鸡的啼叫声,并且自己用手扒碎皮肉,哀号至死。
德初见此惨状,泣想:‘为了补养我一个人的身体,杀害那么多的生灵,才会使母亲遭此恶死的报应,宜戒杀立德,以赎不孝之罪才是。’于是发誓戒杀。
经过了一年多,有位出嫁到钱家的堂姊宁姑,生产时,血崩而亡。死后魂被摄到第一殿。
阎王阅览宁姑的资料,知是犯过应死于生产的难关,于是命鬼卒准备押送第二殿受罪。
此时,有一官吏重新检查簿籍后,代为请示说:
‘经查袁妇曾劝止公婆,不要焚烧枯树中的虫蚁三次。又劝丈夫刊印妙华经戒杀文五千张。捐助印送鱼篮观音放生经三千张。灶神上奏 天庭,已准予增寿三十五年了。’
阎王开后起立合掌说:
‘好!’
立即命执青衣旛的鬼卒,引送还阳。
刚出殿,走到金钉的红门间,听到一声凄烈的叫声:
‘宁姑!救我!’
见到一位蓬散著头发,皮裂血流的妇人在叫她,仔细一看,原来是婶娘——德初的母亲邵氏,哭著说:
‘我在阴间,受报十分痛苦。回阳后,一定要吩咐德初我儿,多做些实在的好事,赎去我的罪。我会在梦中与他相见为证。’
说完,有一赤发鬼持著钢叉,刺住婶娘的咽喉拖走。
宁姑惊吓之余,魂归本体,突然复苏。就将阴间所见的事,传与德初知道。
德初立即尽力为母亲作一切超渡亡灵的功德佛事。非常恳切纯诚,每月初一、十五必定上香祈祷诸佛三宝护佑母亲出离诸苦。可是,十九年来,还是未曾梦见母亲。
德初的太太施氏,娘家祖先历代就喜欢戒杀,并印送经文。
有一天,德初到她家作客,偶然在书籍中找到一本玉历的古本,十分喜悦,就带回钞写,共钞了一百二十本。当分送流传到第一百零八本时,恰好是乾隆庚午年元宵节。
当天在小睡片刻时,梦见母亲以手抚著他的手背说:
‘德初!你真的好孝顺!我今天得以出离罪苦,全凭著你所流传玉历的功德。世间男女,见到你这些书而知所警惕的有四十九人。
现在阎王答应我托梦给吾儿你,作为行善的验证。并且魂魄回到葬地,限在十八日晚上子时(廿三时到零时一点),发放福地去投生。德初你也可以增长寿算!’
德初哭著问亡父现在投生何处?
母亲回答说:
‘因为在世生活富裕,享受福份太多,早已投生人身当穷书生去了。
又由于自小注解、辑集因果报应等的善书,现已富贵。’
问说生在何郡、何州、何县。不答,一把推过来,也就跌醒了。
见到妻子在旁,就细述梦中的情景。妻子并不相信,笑说:
‘这都是由于你整天钞写玉历,著魔在心,才会做这离奇古怪的梦。’
天亮后,德初为了证实,就到母亲的坟墓,焚香祈祷说:
‘儿昨天晚上梦见母亲,可是不知是否所梦是真是假。假若能再入梦一次,儿便有信心了。’
这晚睡后,又见母亲前来,很生气地指著媳妇施氏,骂说:
‘你嫌丈夫整天钞玉历,没空陪你,曾暗中扯碎五本。善事几乎被你破坏。现在祸报不远,还敢唆使丈夫,怀疑梦境!你真是不吉利的女人!’
德初惊醒后,询问妻子是否有扯碎玉历的事。她辩说:
‘你真的是著魔了。你的事,据我看来,有三件事不可信:
第一件:我们家戒杀、从不买活的生灵动物进厨房,就像出家人一般清净素食。第二件:我们家今天烧香,明天也烧香;又请和尚,道士来诵经、拜忏,依我看茹素诵经必然是浪费钱财,毫无作用。否则那有人死十多年后,仍然在阴司受罪的道理呢?
倒是你钞写了几本书的功德,就能救渡母亲,居然是一付大悲观音菩萨的模样,真是可笑!
第三件:说我扯碎你钞的玉历;你钞的书,都是亲手钞,亲手分送。剩下的也亲手藏锁在柜子里。我连看也未看过。那有可能扯碎呢?
你却相信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母亲所说的话,我看你真的是钞写玉历著魔了,不是真的入梦。恐怕早晚要发疯起来。’
德初听后半信半疑。到了十七日的晚上,邵氏又托梦给媳妇的娘家,以及宁姑家,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话,都是由于媳妇的缘故。
接著又回家,在德初的梦中,引施氏来到跟前,责备她说:
‘贱媳!你在去年七月初六那天,与邻女周凤姑,在我家同一桌刺绣时,将一本玉历偷偷地夹放在鞋样、针线当中。
第二天晚上七夕,你又嫌丈夫不容许凤姑进门,怀恨将五本玉历扯碎。
初八的早上,你弟弟施馥,前来我家察觉你的坏事,暗中将破损的书用布包起来掩饰著,对德初说要拿去分发。
回去后细心地黏补填写完整,幸好没有破漏了内容。这是施馥的善心善行。阴司已将施馥记录大功。
后来,因为德初儿将玉历收藏得很严密,才不致于又被毁碎。现在你还敢胡说狡赖,乱说三件善事不可信,你的罪太重了。
本宅的土地神已经准许邪鬼进门作祟,你的灾祸已在眼前,我不忍见你受罪、受苦!’
说完,掀倒床台冲了出去。德初被惊醒,施氏也被吓得睁开眼睛。德初穿衣下床,点灯又再一次询问妻子,有否其事。妻子仍然嘴硬地说:
‘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
刚说完,忽然眼见一大黑圈滚进床内。不觉战栗发抖,张口结舌地向丈夫说:
‘以后你就用心多钞写几百卷玉历吧!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德初闻后,一方面心中了然妻子果然有损毁玉历,母梦亦非假;另一方面暗中高兴母亲得以因此投生福地,脱离鬼道。从此持信玉历,更加坚定。
同时,妻子已怀孕,恐怕祸报临头,母子不安,真是欢愁并生。
这一天晚上,施氏遍体发热,背痛难忍。急请产科医师来诊治。医生推说非妇产科的病;又去请外科医师(中医的外科即疮疡科)来看。
按诊后说:
‘患处有红肿,有血光;而且脸白唇青,症属阴险难治。何况怀孕已久,不便服药攻下。’
德初正在犹豫,忽然妻弟施馥来家;堂姊宁姑也来了。见此急症,无不惊惧。因此各各叙述昨晚所梦的情境,竟然都相同。
施馥并且说:
‘扯碎玉历五卷的事确实有,罪孽浩大,应该乞求神灵的宽宥。’
德初就奔入厨房,向 灶神发誓立愿,代妻钞写百卷流传,以补偿先前的罪过。
这时,施氏也从昏迷中猛然省悟过来,跪下,口称:
‘今后永远敬信玉历。愿意拿出做女红所累积的钱,以及将所有别人赠送的金银,嫁妆全部卖掉,请人广钞玉历来为自己赎罪。’
说完,隐约见一位穿黑衣星冠的人入内。向床一拂,黑色的影圈就散了。
午后,身体热退,背上的硬块也消了,不再痛苦。
第二天生产,生下白白胖胖的男孩,母子都平安。
这件事德初不敢隐瞒,凡是所自钞的书,都将此事附录于书末。
现身说法,使人人知所警惕,人人遵从相信。
而施氏本来是玉历的罪人,竟转而成为玉历的功臣。
以上的事迹记载于遵义县玉历的编后。
季亮说:我以前在贵州省遵义县时,所见到的玉历钞本书后,有以上这一段。现在到浙江做幕职,所见的版本,书末所附也相同,只是详略不同而已,因此特别记下,以征验所流传的事,丝毫无误。